肺癌是香港最致命的癌症,每年奪去無數生命。然而,隨着醫學科技進步,治療選項日益多元,為患者帶來希望。其中,放射治療(電療)發揮關鍵作用,尤其在無法進行手術或腫瘤較為複雜的情況下,展現了其獨特優勢。
肺癌依據腫瘤大小、位置及擴散程度,分為四個階段,每個階段的治療策略皆有所不同:
第一、二期:以根治為目標,主要採取外科手術治療。然而,對於因年齡或內科疾病限制而無法進行手術的患者,則可透過高劑量放射治療達至相似的療效。
第三期:此階段癌細胞已擴散至縱隔淋巴結,放射治療成為主要療法,仍有根治機會。療程通常持續五至六周,共25至30次。
第四期:以紓緩治療為主,放射治療能有效減輕因骨轉移導致的疼痛或腦轉移帶來的症狀。療程約一至兩周,共5至10次,具體治療次數視乎病人狀況而定。
放射治療的副作用通常較為輕微,包括吞嚥不適、疲倦、胃部不適,以及因肺部電療導致的乾咳或氣喘,這些症狀一般會在療程結束後逐漸改善;至於皮膚損傷反應則較為罕見。
過去,患者若出現癌症復發,因之前已接受過放射治療,無法再度進行同一部位的電療。然而,隨着質子治療技術的引入,本港癌症患者迎來新希望,部分復發個案得以再次接受治療,開啟新契機。
不少病人因對放射治療存有誤解而心生恐懼。事實上,現今的放射治療技術已大幅進步,副作用相較過往更加輕微且可控。此外,每位患者的病情不同,應與醫生詳細討論,以制定最合適的治療方案,切勿因誤解而錯失治療機會。
作者為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